22文学【22wx.org】第一时间更新《老赵的退休生活》最新章节。
(求书评………)
任老师信息回的快且直接:“忙完了?有空吗?”
老赵回复:“这几天太累了。她的情况更糟,几乎天天躺着,长吁短叹的,要不就是发愣,吃也不好好吃。”
任老师先是回了一串省略号,又写了一段字:“那天还想着去医院看看老太太的,让小马说了一顿,说我傻,只好作罢。(读者也说傻,删了好多字。)谁知道这么快人就不在了。你也照顾好自己,生老病死,那个人都是免不了的。大姐许是悲伤过度了,慢慢就好了,总有过去的一天,有啥事你多担待些。好吗?”
老赵回道:“会的。你也早点休息。”
本来是想找人说说话的,可说起来了,却又兴趣索然。老赵心里明白,苦楚这个东西,只有亲身经历者才知道个中滋味,哪怕是最亲的人也体会不到,更别说分担。
人老了就会离开,这是谁也没有办法改变的自然规律。可真的离开了,最伤感的自然是最至亲至爱的那些人。老赵从少年时代就开始经历这些,应该是早就看淡了。但也正是经历了,看淡了,明白了,才更加伤感,更加孤独。
老赵的父亲去世时,他只有十五岁,但少年丧夫的悲哀却是在以后的几十年间逐步显现出来的。比如包产到户后别人家的地上,都是父亲领着一家人热火朝天的劳作,而自己只是形单影只的一个人,一些实在一个人完成不了的活生,搭把手的也是母亲求告左邻右舍来帮忙,而一墙之隔的兄长看都不看一眼。甚至,还常常背后还使坏。兄弟阋于墙,却不外御其侮,还有什么比这悲哀的事呢。比如,别人结婚时,喜气洋洋的拜叩父母高堂,而自己却没了这份资格,特别是逢年过节家人团聚的时候,倍觉冷清。自己结婚时,母亲拿出了存了不知道多少年的五百元钱,把家里的地皮都翻了个个,而姐姐们只是和来客一样,随了和别人一样的份子,至于说后来的买房,连问都都不曾问过,要知道,从老赵成家那天起,母亲就和老赵生活在一起。如果说,老赵和老周结婚时,老赵有过什么要求,那就是必须要和母亲生活在一起。而老周的回答,也是老赵下决心结婚的主要原因,老周说:“谁家里没有老人?”……这样的事真的太多。多少个盼望有父亲的日子,却只能黯然神伤,独自叹息。
再后来是老周的父亲不在,那时候,两人结婚刚二年,女儿才半岁,岳父那比别人过于冷清的丧礼,让老赵更深刻地体会了人情薄凉。当时的岳父还没有退休,还是单位上有实权的科长,以前逢年过节的时候,家里总是人来人往,热闹非凡。丧礼上倒是人也不少,但大多是同事,都是匆匆来去,真正守在旁边的只有他和老周,还有老周那个一言不发、近乎木呆的哥。再后来是自己的母亲,那个时候的老赵算是很风光了,但遗憾的是,自己唯一的兄长,不但在母亲病危的叫不回来,丧事上自己不来,还阻止他的后人们给自己的亲娘发丧。
母亲的丧事是老赵一手独办的。老赵拒绝了姐姐们的赞助,说是赞助,也就是嘴上说一说而已,并没有任何的实际行动。老赵还将母亲遗留的二千元现金,一分不少不分薄厚地分给了五个姐姐。而且,当二姐提出他的大儿子的朋友搭了礼,以后这份礼需要她的大儿子还时,老赵毫不犹豫地将礼金全数退还。
至今为止,那些星星点点的小事,都如同一根根永远也拔不掉的刺,扎在老赵的心上。
从老赵懂事以来的这些年,不知为什么,许是过早体会了弱小的无助,所以他对亲情看的格外厚重,毫不夸张的说,他花费在亲情上的心血要比他这个小家多的太多。跑过的腿,送过的钱,办过的事,数不胜数。那年,大姐的二儿子出了车祸,面临着巨额赔偿。老赵不但跑前跑后帮忙处理,还毫不犹豫地把自己刚发的奖金、工资,还从同事那借了一部分,凑了五千元给了大姐。要知道,那个时候的老赵一个月才开一百二十元的工资,而且结婚时欠的账还有上万。之所以毫不犹豫地帮,是因为大姐家在农村,比自己更困难,自己欠点账可以慢慢还,而巨额赔偿对于他们,则可能完全压垮一个家。可几十年后,那个老二却是对老赵意见最大的一个。
虽然说,赵梅提出了请老赵子侄外甥的意见,老赵没有采纳。但从内心来说,老赵还是希望他们来的,不只是想给老太太办一个风风光光的丧礼,不只是在旁人面前展现自己家人众亲多的热闹,更多的是渴望亲情在无助时的帮衬和陪伴。
春节在微信群里,把那些家人踢了,无非是一种最后无言的警示。其实,这个念头来的很早。有一年春节,老赵在单位值班,大年三十,照例逐个问候,不管大小。可老赵无意间发现,没有回信息的外甥们的朋友圈里大都晒着自己一家人节日聚餐的照片,幸福感满满,可过了十五了,宁是舍不得给自己这个无论在经济上还是工作上都给过帮助,身在异乡他地的舅舅发一个字。还有,老赵脑梗那一回,晕倒在单位,被同事送进了医院,可躺了十几天,只有老周陪伴在身边,其它的人,别说探视,连个电话都没有。这个时候,连农村的老太太都用手机了。
伤感吗?
是自己做的不好?
老太太的丧事,再次向老赵印证了这种冷漠。来倒是来了,可除了赵梅以外,哪一个又不是标标准准的客人呢,程序化的叩拜后,连多余留一秒钟的想法都没有,然后就是狗撵羊一样匆匆离去,外人尚且知道说一声节哀顺变,需要帮忙吱声,多待一会。而自己家的孩子们不是家里有事就是上班忙,好像不得不来的样子。
是的,亲戚亲戚,内亲外戚,外甥们都属于戚类,可自己也没有把他们当过戚呀。哪一个结婚自己没有亲临,和老周忙前忙后的跑?即使远在外地,都要想办法跑回来,缺钱帮钱,缺人找人,可轮到自己家里有事,怎么就看不懂了。连帮忙的老于都说:“你们家的人都干什么大事,都这么忙吗?”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天才一秒记住【22文学】地址:22wx.org,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