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22文学】地址:22wx.org
一、第五十四回在《红楼梦》中的地位
1.结构上的分水岭
在《红楼梦》这部宏伟的文学巨着中,第五十四回占据着举足轻重的结构地位,堪称前八十回的盛与衰的转折点。此前,小说浓墨重彩地描绘了贾府的繁荣昌盛,从家族的豪华排场、众多的人口,到复杂的人际关系和丰富的生活细节,都展现出贾府如日中天的景象。元宵佳节的夜宴,更是将这种繁华推向了极致,精致的布置、丰盛的宴席、热闹的戏曲,无不彰显着贾府的富贵与荣耀。
然而,自第五十四回之后,贾府的命运悄然发生转变,衰败的迹象逐渐浮现。诸多细节暗示着家族的危机,如亲戚的缺席,反映出家族内部凝聚力的减弱;王熙凤讲的故事,也隐隐透露出不安的气息。这种从盛到衰的转变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在这一回中埋下了伏笔,为后续情节的发展奠定了基调。
有学者据此推断,当初曹雪芹或许是想创作一部统共108回的《红楼梦》,而非如今程伟元、高鹗整理成的120回本。第五十四回恰好处于中间位置,宛如一道分水岭,将贾府的兴衰清晰地划分开来。这一推断虽无确凿定论,但从小说的结构和情节发展来看,却有着一定的合理性。它让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第五十四回在整部作品中的关键作用,以及曹雪芹在谋篇布局上的精妙构思。
2.冷热叙事的典范
曹雪芹在第五十四回中,炉火纯青地运用了冷热叙事手法,为读者呈现出独特的艺术效果。热叙事方面,元宵佳节的贾府夜宴热闹非凡。贾母花厅之上,十来席宴席排开,每席旁设几,几上炉瓶三事焚着御赐百合宫香,还有精致的小盆景、洋漆茶盘、旧窑茶杯等,处处彰显奢华。众人齐聚,戏唱起来,酒斟起来,欢声笑语不断,营造出欢乐祥和的节日氛围,这是明面上的热。
而冷叙事则暗藏其中。如此豪华的场景,荣宁两府之外的男子仅有五个,贾菌还是被母亲带进来的。贾母差人去请众族中男女,却因各种缘由大多未到,这与热闹的宴会形成鲜明反差。宝玉回怡红院,听到袭人和鸳鸯聊天便转身离开,这一情节在热闹的宴会背景下,显得有些冷清孤寂。冷热叙事相互交织,热叙事的繁华热闹更衬出冷叙事中的冷清孤寂,冷叙事又为热叙事增添了别样的深度与张力,让读者在热闹中感受到一丝隐忧,在冷清中又体会到繁华的余温,极大地增强了故事的层次感和艺术感染力。
二、史太君破陈腐旧套
1.破套背景与起因
元宵佳节,贾府沉浸在一片喜庆热闹的氛围之中。夜宴时分,花厅内灯火辉煌,华烛高照,处处张灯结彩,洋溢着节日的欢快气息。众人围坐一堂,享受着丰盛的宴席,欣赏着戏台上精彩的表演。欢声笑语、丝竹之声交织在一起,将贾府的繁华富贵展现得淋漓尽致。
在这样欢乐祥和的氛围里,酒过三巡,众人兴致正浓。有婆子带进来两个女先生,这便是说书环节的开端。在当时的社会文化背景下,听书是贵族家庭宴会上常见的娱乐活动,既能增添情趣,又能彰显文化氛围。女先生说书,本是为了给这场夜宴助兴,让大家在欢声笑语中度过一个美好的元宵之夜,却没想到引出了贾母对才子佳人故事陈腐旧套的一番精彩批判。
2.大骂伪佳人
贾母听闻女先生所说的《凤求鸾》故事中有才子佳人,顿时来了兴致,却越听越觉不满,遂展开对伪佳人形象的批判。她言辞犀利,指出这些故事里的佳人形象严重失真。在那些俗套故事中,佳人往往出身书香门第,被描绘得无所不通、才貌双全,堪称绝代佳人。然而,只要一见清俊男子,便全然不顾父母、忘却书礼,一心只念终身大事,如此行径,在贾母看来,实在有失佳人风范。
贾母认为,真正的佳人应是端庄守礼、知书达理且行为举止合乎规范的。这些伪佳人的行为,与封建礼教所倡导的女子形象背道而驰。封建礼教要求女子遵循“三从四德”,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且要具备妇德、妇言、妇容、妇功。女子的言行举止、思想观念都被严格束缚在礼教的框架之内。
贾母对伪佳人的批判,正是基于这种封建礼教观念。她强调女子的品德修养和行为规范,认为女子即便有才学,也不能逾越礼教的界限。这种观念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反映出封建礼教对人们思想的深刻影响。贾母作为贾府的长辈,秉持着传统的封建礼教观念,对不符合礼教规范的形象和行为持批判态度,以维护家族所遵循的道德准则和社会秩序。她的这番言论,不仅是对才子佳人故事的否定,更是对封建礼教下女子理想形象的一种强调。
3.情节不合情理之破
贾母还敏锐地指出才子佳人故事中诸多情节不合理之处。在那些故事里,开篇必称女子出身书香门第,父亲不是尚书就是宰相,如此显赫家世,却将女儿教养得毫无规矩,仅见男子一面便失了分寸。再者,既言是世宦书香大族,却能在短短几年内家业萧条,名存实亡,实在不合逻辑。
这些情节的不合理,反映出当时文学创作的腐朽。创作者为迎合某种趣味,不顾现实逻辑与生活常理,编造出千篇一律的故事。贾母的批判,实则是对这种腐朽文学创作风气的有力针砭。她以自己丰富的生活阅历和敏锐的洞察力,揭示出这些故事的荒谬之处。
曹公借贾母之口,批判腐朽文学,意在倡导真实、自然的文学创作。文学应源于生活,反映生活的真实面貌,而非脱离实际,堆砌虚假情节。这种批判不仅在当时具有振聋发聩的作用,即便在今日,对于文学创作仍有着深刻的启示意义,提醒创作者要扎根生活,尊重现实逻辑,方能创作出有深度、有价值的作品。
4.破套背后的曹公立意
曹公借贾母之口打破陈腐旧套,并非单纯的批判,而是有着更深层次的立意。在破除才子佳人故事的俗套之后,曹公倡导的是一种真挚、纯粹的男女之情。
在封建礼教的大环境下,男女之间的感情被诸多规矩和束缚所压抑。才子佳人故事中的爱情往往流于表面,成为一种模式化的表达,缺乏真实的情感内涵。而曹公通过对这些俗套的否定,意在展现真正的爱情应是超越门第、才华等外在因素,基于彼此心灵的契合与理解。
宝黛之情便是曹公所倡导的男女真情的典范。贾宝玉和林黛玉之间的感情,并非基于世俗的考量,而是源于灵魂深处的共鸣。他们在长期的相处中,相互理解、相互欣赏,共同追求精神上的契合。这种感情没有受到封建礼教的过多干扰,是纯粹而真挚的。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小说推荐:【鱼趣阁】《跳崖后全京城追悔莫及》《岁岁平安》《好莱坞的亿万富豪》《石破天穿越令狐冲》【落秋中文】《非洲创业实录》【大书迷】【鸿蒙小说网】《从流浪地球开始的位面战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