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22文学】地址:22wx.org
《红楼梦》第九回“训劣子李贵承申饬,嗔顽童茗烟闹书房”深度解读
一、回目解析
1.回目版本差异
《红楼梦》版本众多,各版本中第九回回目表述存在一定差异。在常见的脂砚斋评本系统里,有“训劣子李贵承申饬
嗔顽童茗烟闹书房”这样的表述。而在程高本等其他版本中,回目或许会有微妙变化。
脂本的用词极具特色,“训劣子”“嗔顽童”精准地抓住了事件中的关键人物与核心行为。“训”字凸显出李贵所承受的教导之责,“嗔”字则生动地描绘出对茗烟闹事的恼怒之情。“承申饬”一词较为古朴典雅,强调李贵接受上级的申斥,体现出贾府内部严格的等级秩序。
程高本等版本在回目用词上可能更偏向通俗易懂。不同版本的用词差异,一方面反映了不同时期、不同整理者对文本的理解和加工。另一方面,这些差异也蕴含着深意。古朴典雅的用词,更能贴合《红楼梦》整体的文学风格,展现出那个时代的文化韵味;而通俗的表述,则可能是为了让更广泛的读者群体易于理解。这些差异为红学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素材,让读者从回目这一细节之处,便能窥探到不同版本的独特魅力与背后的文化内涵,也为深入探究《红楼梦》的成书过程和演变轨迹提供了线索
。
2.回目含义剖析
从字面意思来看,“训劣子李贵承申饬”,“训劣子”明确指出李贵的任务是教导那些顽皮、不成器的子弟。在贾府家塾这个场景中,李贵作为宝玉的仆人,承担着一定的教导与管理责任。“承申饬”则表明李贵因为没有尽到相应职责,导致学堂出现混乱,而受到上级的申斥。这一句简洁地概括了李贵因学堂之事而遭受责备的情节。
“嗔顽童茗烟闹书房”,“嗔”体现出一种恼怒、责怪的情绪,针对的对象是“顽童”茗烟。茗烟性格活泼、冲动,在宝玉受委屈时,他按捺不住心中的怒火,冲进书房大闹一场。“闹书房”清晰地描述了事件的核心场景与主要行为,即茗烟在书房引发了混乱。
深层寓意上,这一回目暗示了贾府内部复杂的人际关系和潜在的矛盾。李贵作为仆人,处于贾府等级体系的中层,他既要听从主子的命令,又要管理学堂中的子弟,这种夹心层的身份使他在面对学堂混乱时左右为难。他受到申饬,反映出贾府严格的等级制度和对下人的严苛要求。
而茗烟闹书房这一情节,看似是顽童的冲动之举,实则反映出封建礼教下被压迫者的反抗情绪。茗烟作为宝玉的小厮,深知宝玉在贾府的地位,也感受到宝玉对封建礼教的不满。他的闹事行为,既是为宝玉出气,也是对学堂中压抑氛围和不公平现象的一种反抗。
整回目对第九回的内容起到了高度概括的作用。它涵盖了学堂从平静到混乱的过程,以及事件发生后相关人物的反应。同时,也暗示了贾府内部的种种问题,如教育的失败、子弟的不成器、等级制度的严苛等。这些问题如同冰山一角,预示着贾府未来的衰败命运,为后续情节的发展埋下了伏笔,让读者在品味回目的过程中,便能对整回的核心内容和深层意蕴有一个初步的把握
。
二、情节梳理
1.入学前的准备与告别
宝玉上学前,袭人作为贴心丫鬟,早早将书笔文物收拾妥当,整齐地摆放一旁。她坐在床沿,神情有些落寞,满心都是对宝玉的牵挂。见宝玉过来,袭人赶忙起身,拉着他的手,细细叮嘱:“你这一去学堂,念书的时候就一门心思放在书上,下学了就早些回来,别在外面贪玩。天气凉了,记得添换衣服,还有那手炉脚炉的炭火,你得盯着点那些小厮,让他们及时给你添上,可别冻着自己。”她的话语里,满是关切与担忧,像一位操心的长辈,将宝玉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考虑周全。
宝玉虽有些不耐烦,但也知道袭人是真心为他好,便点头应下,还不忘安慰袭人:“你别闷着自己,我去去就回。”说完,又特意去嘱咐了晴雯、麝月等丫鬟几句,才转身离开。从这一细节,不难看出宝玉对身边丫鬟的体贴,他并非只知享受的公子哥,对这些伺候他的人也有着深厚的情谊。
告别丫鬟后,宝玉先来到贾母房中。贾母正坐在榻上,见宝玉进来,脸上立刻露出慈祥的笑容。她招手让宝玉到跟前,拉着他的手,轻声嘱咐:“我的儿,在学堂里要听先生的话,和同学们好好相处,别受了委屈。要是有什么事,就回来告诉祖母。”贾母的疼爱溢于言表,在她心中,宝玉是最疼爱的孙子,生怕他在外面有丝毫闪失。
接着,宝玉来到贾政书房。贾政正在看书,见宝玉进来,先是冷笑一声,放下手中的书,一脸严肃地说道:“你要去上学了?可知道读书的重要?别整日只知道和那些丫头们混在一起,要是学不好,就别回来见我。”贾政的话语里满是严厉与期望,他一心希望宝玉能走仕途经济之路,光宗耀祖。宝玉低着头,大气都不敢出,站在一旁默默听着。这时,一旁的清客相公赶忙出来打圆场:“老爷,宝二爷聪明伶俐,定能在学堂好好读书,将来必成大器。”贾政这才脸色稍缓,挥挥手让宝玉离开。从贾政与宝玉的交流中,能明显感受到父子间的隔阂与贾政封建古板的形象。
最后,宝玉想起还未与黛玉告别,便匆匆来到黛玉房中。黛玉正坐在窗前看书,见宝玉进来,起身相迎。宝玉笑着说:“林妹妹,我来和你辞行,我要去上学了。”黛玉打趣道:“好呀,这一去,可定要蟾宫折桂了。”宝玉挠挠头,笑道:“林妹妹放心,我下了学就回来,咱们还一起吃饭,那胭脂膏子的事也等我回来再弄。”两人又闲聊了几句,黛玉忽然想起什么,问道:“你怎么不去辞辞你宝姐姐呢?”宝玉笑而不答,告别黛玉后,便同秦钟一起上学去了。宝玉与黛玉之间的对话,充满了亲昵与默契,展现出两人深厚的感情,而宝玉对宝钗的态度,也从侧面反映出他内心的情感倾向。通过宝玉上学前与众人的交流,每个人的性格特点都跃然纸上,同时也进一步展现了他们之间复杂而微妙的关系
。
2.学堂中的暗流涌动
贾家义学,本是贾家祖宗为族中子弟设立的学习之所,意在让族中贫寒子弟也能有读书识字、求取功名的机会。然而,这看似充满希望的学堂,实则暗流涌动,各方心思交织,为后续的大闹学堂埋下了重重伏笔。
学堂里的学生们各怀心思。那些真正想读书求上进的子弟,为数不多。大部分人或是为了应付家族的要求,或是把这里当作结交人脉、寻欢作乐的场所。他们表面上在课堂里规规矩矩,私下里却有着各种算计和心思。
宝玉和秦钟的到来,给学堂带来了不一样的氛围。二人同来同往,同坐同起,关系日益亲密。秦钟腼腆温柔,未语面先红,有着女儿般的娇羞;宝玉则惯能作小服低,情性体贴,话语绵缠。他们彼此欣赏,相互吸引,不仅在学业上相互交流,在情感上也越发深厚。贾母爱屋及乌,对秦钟也格外疼爱,甚至让他们不必论叔侄,只论弟兄朋友。这种亲密关系,在学堂里引起了不少人的关注和议论。
而薛蟠,这个金陵一霸,也在学堂之中。他来上学,并非真心向学,不过是偶动了龙阳之兴,想在学堂里结交些契弟罢了。薛蟠生性风流,浮萍心性,得新弃旧,今日爱东,明日爱西。他在学堂里搅得一片混乱,却又不常来,只是偶尔现身,便给学堂带来一阵风波。
香怜和玉爱,这两个多情的小学生,生得妩媚风流,是薛蟠的相知。他们与宝玉、秦钟相互有意,每日一入学中,虽四处各坐,但八目勾留,或设言托意,或咏桑寓柳,遥以心照。秦钟常趁此和香怜挤眉弄眼,递暗号儿,二人假装出小恭,走至后院说梯己话。这种隐晦的情感交流,在学堂这个相对封闭的环境里,本就容易引发他人的好奇与嫉妒。
金荣,亦是薛蟠的好友,却因薛蟠有了香玉便被弃之不顾。他心中本就充满怨恨,又见秦钟与宝玉关系亲密,还和香怜等人暗中往来,心中的嫉妒之火越烧越旺。金荣自觉被冷落,又看不惯宝玉等人的亲密,便在心中暗暗盘算着要找机会发泄不满。
学堂的环境看似是一个学习的地方,实则更像是一个小型的社会。这里鱼龙混杂,各种性格、背景的学生汇聚在一起。家族的利益、个人的欲望、情感的纠葛,都在这里交织碰撞。表面上的平静,掩盖不住底下涌动的暗流。
宝玉和秦钟等人的亲密关系,挑战了传统的礼教规范,引起了一些人的不满和非议。而薛蟠的随性而为,更是破坏了学堂的秩序。金荣的嫉妒和怨恨,如同一个导火索,随时可能引发一场冲突。这种复杂的人际关系和压抑的氛围,使得学堂里的矛盾一触即发。
学堂的管理也十分松散。先生代儒虽有学问,但年事已高,精力有限,难以对众多学生进行严格的管束。贾瑞作为暂时管理学堂的人,不仅没有起到公正的管理作用,反而贪图便宜,以公报私。他收受金荣的好处,对金荣的行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这无疑助长了金荣的气焰,也让学堂的秩序更加混乱。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