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分零二秒提示您:看后求收藏(22文学22wx.org),接着再看更方便。
铁血十八星旗:辛亥革命的民间记忆
第一章
染坊惊变(1907年春)
武昌胭脂巷的槐花飘着淡淡的苦涩。十四岁的陈阿福蹲在染坊天井里,看父亲陈敬之将靛蓝染料倒入青花瓷缸。布匹在染池中翻涌,像翻滚的云海。
"记住,蓝是天空,黄是星辰。"父亲用木勺搅动染料,"等攒够钱,送你去教会学堂念洋文。"
突然,巷口传来急促的铜铃声。三个戴瓜皮帽的衙役踹开木门,领头的师爷抖开一卷文书:"奉湖广总督令,查禁反清刊物!"
阿福看见父亲的后背瞬间绷直。染缸底部暗格里,藏着刚从日本运来的《民报》。当衙役掀翻第三口染缸时,暗格里的油墨味已经弥漫开来。
"快跑!"父亲将阿福推进后巷,自己却扑向准备鸣锣的衙役。少年在狂奔中听见染坊传来瓷器碎裂声,混着父亲最后的嘶吼:"记住铁血十八星!"
第二章
江夏惊雷(1911年10月)
三年后的武昌城飘着桂花香,十七岁的阿福攥着《大江报》在长街狂奔。新军工程营的枪声惊起成群的灰鸽,他看见熊秉坤带着起义军冲进楚望台军械库,左轮手枪在晨光中泛着冷光。
"卖报!武昌首义成功!"阿福的喊声被马蹄声淹没。他摸着腰间油布包裹的物件——这是父亲生前缝在棉袄里的铁血旗样稿,十八颗黄星围成的圆环里,藏着个"汉"字。
深夜,当阿福摸到文学社秘密据点时,却见清军正将染坊付之一炬。火光中,新军测绘学堂的学生们正在分发臂章,白布上墨迹未干的"十八星"被血染得斑驳。
"接着!"暗处飞来半块带血的银元,阿福认出这是父亲常把玩的洪门信物。他接住银元的瞬间,子弹擦着耳畔飞过。
第三章
汉阳烽烟(1911年11月)
汉阳铁厂的烟囱喷着黑烟,二十岁的赵铁柱抡锤砸向通红的铁块。火星溅到军服袖章上,烧出个"鄂"字。自从被强征入兵工厂,他每天要锻造三百根步枪撞针。
"铁柱哥,湖南来信了!"学徒阿贵递来沾着机油的《湘江评论》,头版印着焦达峰都督的照片,背景正是铁血十八星旗。
突然尖锐的汽笛声响彻厂房。赵铁柱抄起铁钳撬开弹药箱,将整盒雷管塞给阿贵:"带工友们从下水道走!"他自己却冲向锅炉房——那里藏着面用防火布包裹的巨幅铁血旗。
当清军的炮弹击中输气管道时,赵铁柱正将铁血旗绑在蒸汽??上。气浪掀翻他的瞬间,他看见铁旗在爆炸中猎猎展开,十八颗黄星映着冲天火光。
第四章
金陵女儿(1912年1月)
南京临时政府门前,十九岁的李秀兰抚摸着新领的勃朗宁手枪。枪柄刻着"武昌首义纪念",这是用哥哥的抚恤金换的——他倒在汉阳铁厂的流弹下。
"秀兰,快看!"女兵队队长指着总统府楼顶。孙中山先生亲自升起铁血十八星旗,旗角在寒风中卷起层层浪涛。李秀兰忽然想起三年前,哥哥从日本寄来的明信片,背面正是这面旗帜的草图。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