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章
十月底,
顾飞展在丰城的特教机构终于开了起来。
和另外两家学校比起来,这所名为“星语家”的特殊儿童教育培训机构才初具规模,
只有十来名特教老师和二十几名学生。
沈婧语原本还担心,
这么多老师却只有这么些孩子,机构每个月七七八八加起来近十万元的开支,别说三年了,
就怕连一年都撑不下去。
不过顾飞展倒没有她想得那悲观,
他当时和李彦军刚成立“星连星”的时候情况还不如“星语家”。前期去几家儿童医院和机构做过调查,他知道全市大概有近万名孩子存在不同程度的自闭症、语言发育迟缓等问题,
但是目前全市却仅有两家资质条件不算完善的特教机构。足以见得,
整个丰城在这一块都还存在很大的缺口。
当然,
还有另外一个原因则是每个月三千多的培训费用很多平常家庭都负担不起,
丰城毕竟只是一个小三线城市,
普通人一个月工资也就三四千左右,
而陪孩子上课不仅培训费不仅不低,并且还需要一个劳动力全天候陪同。
因此很多孩子被迫留在家里,错过了最好的干预时机,
甚至连最基本的交流和自理能力都没有,
最后只能被整个社会放弃,
被送往精神病院或者被当成残障关在家里……浑浑噩噩直到死去的那一天。
其实也并不是他们把培训费用定的太高,
主要是师资成本太高了。机构的课程除了感统和语言等大班课之外,
还有很大部分是个训课,特教机构不像外面普通的幼儿园,
每个孩子的语言或认知能力都存在很大问题,
并且没人的情况都不一样,
需要老师在个训室里进行一对一的教育和行为训练,通过对人际交往、动作技能、沟通技能、自我调节等方面能力的训练来帮助这些自闭症孩子促进语言发育并且掌握最基本的生活技能和学习能力。
一个孩子一天一个小时个训课,
二十几个孩子就得二十几个小时,一天至少要六个老师连轴转,要是以后生源越来越多,现在的这些老师压根儿不够用。
顾飞展甚至连他自己的课都排满了。
那段时间每天晚上回到家,沈婧语听着他沙哑地几乎发不了声的嗓音,只觉得心疼又愧疚。
要不是为了她,他也不至于在这个全然陌生的城市从头开始,还连个帮衬的人都没有。
不过顾飞展倒是并不在意,只说有些事哪怕现在不做,将来可能也会去做。
沈婧语望着他疲惫却踌躇满志的样子,只能压下心疼,每天给他泡一些清嗓润喉的茶让他带去上班喝。
好在两个月后,李彦军介绍了一个学姐过来机构当校长,将手头上的事情渐渐移交给学姐,顾飞展这才轻松了一些。
十二月中旬,“星连星”举行建校四周年晚会。
刚好是周末,沈婧语便陪着顾飞展回去了一趟。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